文章来源:智汇AI 发布时间:2025-07-16
AI大模型圈炸锅!MiniMax狂揽近3亿美元融资,估值飙至300亿人民币,与智谱并肩成“顶流”!更劲爆的是,上海国资首次入局,腾讯、阿里、米哈游等明星资本齐聚。这不仅是资本狂欢,更暗藏政策信号——…
暂无访问大模型圈又爆大新闻!据知情人士7月14日晚透露,国内AI大模型“黑马”MiniMax已基本敲定新一轮近3亿美元融资,投后估值飙至超40亿美元(约合300亿人民币),一举与智谱并肩,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家估值突破300亿的大模型独角兽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上海国资首次“下场”参投,叠加腾讯、阿里、米哈游等明星资本的加持,MiniMax这波操作,是要在大模型赛道“一路狂飙”?
本轮融资历时半年,最终“阵容”堪称豪华:
国资首投:上海国资平台首次参投大模型公司,释放出政策对AI硬科技的强力支持信号。老股东加码:腾讯、阿里等战略投资者持续押注,此前腾讯曾在A轮投超2.5亿美元,阿里则在B轮砸下6亿美元。新势力入局:部分上市公司与交叉基金(同时投资一级、二级市场的基金)加入,显示资本对大模型商业化前景的信心。截至发稿,MiniMax未对融资消息回应,但知情人士称“资金已基本到位,只差官宣”。而据彭博社6月报道,MiniMax已在筹备赴港上市,若融资与上市计划衔接顺利,或将成为国内大模型公司中“最快冲刺IPO”的选手之一。
MiniMax的崛起,堪称大模型领域的“速度与激情”:
创始人背景硬核:2021年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创立,核心团队多来自商汤、微软亚洲研究院等顶尖机构,技术基因深厚。
融资史“星光熠熠”:
A轮:腾讯领投超2.5亿美元;B轮:阿里巴巴砸下6亿美元;早期投资方:云启资本、高瓴创投、IDG、明势资本、米哈游(游戏巨头跨界布局AI)等。产品矩阵覆盖C端+B端:
面向C端:推出虚拟聊天机器人“星野”、AI陪伴应用“Glow”等,用户量快速增长;面向B端:提供大模型API服务,已与金山办公、小红书等企业合作,探索办公、社交场景的AI落地。技术路线上,MiniMax主打“多模态大模型”,即支持文本、图像、语音、视频的联合训练,与当前行业“卷”文本生成的方向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本轮融资最受关注的,莫过于上海国资的首次参投。这一动作背后,释放了哪些信号?
政策支持AI硬科技:近年来,上海多次出台政策扶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,国资参投MiniMax,或为推动本地AI产业链生态完善。为上市铺路?:若MiniMax赴港上市,国资背景的资方可能为其提供更多资源对接,助力其拓展国际市场。长期布局AI基础设施:大模型训练成本高昂,国资的加入或为MiniMax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,应对与智谱、百川智能等对手的激烈竞争。目前,国内大模型领域已形成“两超多强”格局:
第一梯队(300亿+):MiniMax、智谱AI;第二梯队(百亿级):百川智能、月之暗面、零一万物等;互联网大厂:百度(文心)、阿里(通义)、腾讯(混元)等自研大模型,暂未独立融资。MiniMax的挑战也不少:
商业化压力:C端应用需面对用户留存、付费意愿等问题;B端服务则需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绑定,竞争激烈。技术迭代风险:大模型领域“卷”速度极快,若无法持续推出领先产品,可能被后来者超越。上市节奏把控:若赴港上市,需应对港股对科技股估值的谨慎态度,以及国际形势对中概股的影响。从商汤系团队创业,到腾讯、阿里、国资轮番加持,MiniMax的崛起折射出中国AI大模型赛道的火热。300亿估值既是里程碑,也是新挑战的起点——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?如何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支持下,跑通从“烧钱训练”到“赚钱养模型”的闭环?
如果你对AI大模型、创业投资感兴趣,不妨关注MiniMax的后续动态(官网:www.minimax.com),或跟踪上海国资在科技领域的布局逻辑。毕竟,在这场“算力即权力”的竞赛中,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改写行业规则。
相关模型工具地址
MiNiMaX网页版官网入口MiniMax的AI视频生成神器MiniMaxMCPServer:MCP多模态AI服务器MiniMaxAgent:MiniMax通用型AI智能体